中国日报网12月21日电 不久前,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发表机构观点称,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将逐步复苏。德意志银行集团的研究报告亦指出,外资企业并未停止在华投资步伐。今年以来,多家外企增资中国市场,外企高管密集访华......众多跨国企业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投资中国”仍是大势所趋。
据《金融时报》旗下投资研究杂志FDI Intelligence报道,美国快餐巨头正在中国加大投资,本月初,麦当劳制定了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扩张战略。该公司计划到2027年开设9000多家新店,使其全球餐厅总数达到50,000家,其中一半以上新店将在中国开设。麦当劳首席执行官Chris Kempczinsk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最终将取代美国成为麦当劳最大的市场。
路透社发文称,麦当劳已与凯雷投资集团达成协议,增持其在中国的股份,交易完成后,麦当劳全球对于麦当劳中国的持股比例将由20%增加到48%。路透社分析,麦当劳此举表达了对中国增长前景的信心。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自2019年9月以来,中国业务的销售额增长超过30%。
与此同时,麦当劳的竞争对手也在扩大其在中国的影响力。百胜中国旗下经营肯德基和必胜客等品牌,已在中国拥有超过14,000家门店。12月15日,肯德基京杭大运河餐厅在杭州开业,至此,肯德基中国门店规模正式突破10000家。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Joey Wat表示,期望到2026年,能覆盖到中国超7亿消费者,人群规模实现50%以上的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时期。随着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消费规模继续扩大。据商务部消息,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其他面向消费者的美国公司,包括星巴克、苹果、Coach 母公司Tapestry和运动服装巨头耐克,也同样致力于中国市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世界咖啡门户网站的一份报告,按门店数量计算,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品牌咖啡店市场。今年早些时候,星巴克斥资2 亿多美元在中国建设了一个新园区。世界咖啡门户网站称,这家美国咖啡连锁店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中国开设9,000家门店。
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商业报告》显示,52%的受访公司预计2023年的收入将超过2022年,40%的受访公司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市场的收入增长将超过其公司在全球(其他地区)的收入增长。虽然地缘政治确实影响了情绪,但有1/3的受访公司表示今年正在增加在中国的投资,首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
《巴伦周刊》评价,中国仍然是12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一系列商品的最大买家,更不用说是供应链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除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外,不少外企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领域已领跑全球,并在快速迭代升级。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外资和扩大开放政策的推出,中国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持续激发,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扎根中国。
《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3》显示,当前超90%的受访企业计划将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其中59%的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三大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潜力大、韧性足,当前,中国正积极推动产业朝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肖松说,西门子将持续在华投资,不断增强创新能力,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实现更快增长。比如,西门子新增11亿元人民币投资,扩建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在深圳建立运动控制业务研发创新中心和数字科技公司;在苏州成立西门子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等。
不久前,大众汽车集团对外宣布,总投资约10亿欧元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于2024年初在安徽合肥投入运营。这是大众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并计划将在3年内推出针对入门级市场的电动汽车平台,开发专门为中国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纯电动车型。
另一家跨国汽车制造企业日产汽车表示,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中国开发的电动汽车(EV),并与清华大学达成协议,利用当地资源加速电气化研发。日产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此次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并制定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战略。”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等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10.3%、94.6%、90.0%、66.1%和33.0%。
此外,据官方统计,前10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前三季度,全国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68.9万户,比去年底增长1.5%。在华新设外企和登记在册外企总数均保持增长,足见中国对全球投资者仍有强大吸引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分别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高至5.4%和5.2%。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等众多商业机构陆续跟进,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分析,“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我们预计中国FDI将逐步复苏,并伴随结构性变化。”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