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Global Media and China期刊编辑部承办的“传播领域学术期刊国际交流研讨会”于9月25日上午在中传学术中心V10报告厅举办。来自国内外20多家中英文期刊的主编和国际出版机构负责人参加研讨会,围绕“提升期刊国际化水平,推进中外学术交流与文明互鉴”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碰撞思想、汇聚众智、创新实践,并就“学术期刊国际交流合作倡议”达成共识。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学与出版处三级调研员潘红涛出席会议。
廖祥忠对莅临研讨会的各位期刊主编、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中国传媒大学高度重视期刊建设工作,近年来,学校打造了新闻传播、信息传播、艺术传播、文化传播、无障碍传播“五位一体”的传播学术期刊矩阵,尤其大力推进Global Media and China(《全球媒体与中国》)英文期刊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廖祥忠强调,推动传播领域高品质学术期刊建设,提升国际化办刊水平,必须在更大程度上激活并汇聚国内外学术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作为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联盟的牵头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呼吁传播领域国内外学术期刊、集刊,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背景下,重视国际传播理论创新、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青年人才培养、刊物国际化建设、外文期刊建设、全球学术共同体打造。
本次研讨会设置“中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和“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交流”两个专题研讨环节。在专题研讨环节,各位主编、学者就26日上午校庆大会上发布的《学术期刊国际交流合作倡议》达成了共识,并就提升学术期刊国际化办刊水平、推进中外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和各自期刊的办刊经验发表了观点。
在“中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专题研讨环节中,《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新闻大学》主编张涛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期刊编辑部主任谢宝军,《传媒观察》主编赵允芳,《编辑之友》执行主编李晶,《中国出版》执行主编李淼,《对外传播》执行主编、中国外文局孙墨笛,《新闻界》副总编辑杨国庆,《新闻与写作》副主编李蕾,《新闻与传播评论》副主编刘金波先后交流发言。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在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趋势下,中国本土新闻传播实践的概念迫切需要与世界展开交流,中国特色新闻学亟需在与世界交流、学习与磨合中寻求全球共识,学术期刊应在国际人文交流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中文学术期刊应秉持“包容、开放、内生、互鉴、规范、公平、传承、创新、可持续、引领”的理念,通过主体多元化、话语体系创新化、期刊国际化等方式,不断提升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新闻传播学刊》副主编、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祥持研讨。
大家讨论后共同认为,知识创新需要培育更多青年学者,语言已然无法阻止中外合作交流的愿景,期待未来有越来越多期刊反映中国学者的思想、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并让全球读者了解真实的中国形象;人工智能的发展、传媒行业的转型和挑战,国际期刊应更加关注区域性、技术性、开放性、跨文化传播等议题,应更加重视原创性、新锐性、融合性、争论性、体系性成果的发表。《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俊主持研讨。
在论坛总结环节,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院长邱林川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传播研究所所长姚正宇教授作会议总结。邱林川表示,期刊应尊重不同国家、不同主体的表达方式要互相尊重,不能以影响因子作为学术评价的唯一标准,同时提出可“将亚洲作为方法”进行期刊的国际化建设。姚正宇表示,国际传播使得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际期刊具有多重使命,应加强学术研究、用科学的成果要面对公众、创新传播范式、提供基础性的评估体系。
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及共识——《学术期刊国际交流合作倡议》已在9月26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上正式发布。
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柴剑平主持。中国传媒学主办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出版》《艺术传播研究》《新闻传播学刊》《中国新闻传播研究》、Global Media and China(《全球媒体与中国》)等期刊编辑部的主编、副主编、编辑参加了交流研讨。
原标题:《中传70周年校庆|中英文期刊主编齐聚中传,推进中外学术交流与文明互鉴》